.:.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 网飞剧版《百年孤独》
本頁主題: 网飞剧版《百年孤独》字體大小 寬屏顯示 只看樓主 最新點評 熱門評論 時間順序
风骚律师


級別:俠客 ( 9 )
發帖:135
威望:101 點
金錢:7581 USD
貢獻:0 點
註冊:2022-04-26

网飞剧版《百年孤独》

“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未来、过去、现在,宿命、预言、记忆…
《百年孤独》以一句伟大的开头,奠定了它在文坛的地位。



这份无人之巅的荣誉,让《百年孤独》成为史上最难改编的文学作品之一。
理由大致有二:
第一,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拒卖影视版权。
“只要我能阻止,就不会发生。我喜欢在读者和作品之间保留一种私人关系。《百年孤独》永远不会拍成电影。”



加西亚·马尔克斯
其二,文坛地位高,影视化难度大,极容易砸锅。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代表作,20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继塞万提斯《堂吉诃德》之后最伟大的西班牙语作品。
此等地位,定会把人吓得魂飞魄散、肝胆俱裂。
再者,好莱坞已经糟蹋完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喜提一句恶评:
“堪称史上最烂,别看电影了,重读这本书吧。”
难不成还要继续祸祸《百年孤独》吗?



《霍乱时期的爱情》
所以,得知网飞要拍摄剧版《百年孤独》,我感到非常意外。
既佩服网飞有种,又担心它会砸锅。
神作?屎作?
今天,我们一起来尝尝咸淡。
「百年孤独」



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Part 1
2024.12.11



备注:下文有剧透
家族关系梳理



《百年孤独》是一本大部头,书虽不厚,但内容错综复杂,角色繁多且人名相似。
它糅合虚构荒诞与真实历史,借着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的创立、兴盛、衰落、遗忘,见证一座加勒比海虚构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进而影射拉丁美洲的百年殖民、独裁、斗争的血泪史。
瑞典皇家学院授予其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理由:
“像其他重要的拉丁美洲作家一样,马尔克斯永远为弱小贫穷者请命,而反抗内部的压迫与外来的剥削。”






比起读懂魔幻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理顺书中角色已是难事。
布恩迪亚家族成员名字相同或相似,象征生死轮回的宿命。
假如没有记清楚名字,很容易造成困扰。
网飞剧版《百年孤独》目前只更新到家族第三代。
因此,我们姑且只梳理一下前三代的人物关系。



《百年孤独》第一部分人物关系图
第一代,开疆拓土。
老布恩迪亚(全名: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一族之长。
他敢于冒险,热爱幻想,沉迷于天文、炼金术等新奇事物。
当年,为了想挖到金矿,他拿一对山羊(小说里还有一头骡子),从吉卜赛人梅尔基亚德斯那里换来两块磁铁。
结果,勘探了每一块土地、河床底,只挖到一副15世纪的腐朽盔甲。



老布恩迪亚迎娶表妹乌尔苏拉,震惊整个村子。
这段近亲婚姻,让家族后裔遭受生出鬣蜥的魔咒。
毕竟,他的一位叔父与表妹的一位姑妈近亲结婚,生下一个带猪尾巴的儿子。
不过,老布恩迪亚凭着19岁的轻狂,撂下一句狠话:
“我不在乎生下猪崽儿来,只要会说话就行。”



村里流言,老布恩迪亚家伙不好使。
他因受不了被嘲讽,在斗鸡比赛中,一矛刺穿了邻居的喉咙。
因为不堪冤魂骚扰,他带着老婆离开村子,在河床边建立了马孔多小镇。
从此,布恩迪亚家族六代人开始繁衍生息,在宿命轮回里枯荣兴废。






乌尔苏拉(全名:乌尔苏拉·伊瓜兰),布恩迪亚家族的女主人。
与老布恩迪亚结婚后,她被母亲的险恶预言吓住了。
担心丈夫把持不住,她干脆用铁扣锁住自己的帆布衬裤,躲避夫妻生活。



乌尔苏拉精明能干,有生意头脑。
小动物糖果、面包、布丁、蛋白酥、小饼干,几个小时内就能全部卖空。
即便到了安享生活的年纪,她越干越起劲,将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兴隆。



乌尔苏拉寿命很长,活了115-120岁之间,见证整个家族的兴衰史。
晚年时,即便双眼失明,照样能靠着直觉料理家事,不被发现。
老死前,她缩成了一个婴儿大小。
“日渐一日越发痩小,变成胎儿,变成木乃伊,到最后几个月仿佛裹着睡衣的李子干,那永远高举的手臂活像蜘蛛猴的爪子。”



中老年版乌尔苏拉
第二代,宿命之轮开转。
何塞·阿尔卡蒂奥,老布恩迪亚的长子。
身材魁梧阳刚,个性冲动任性。
靠着裆下的天然巨物,粗鲁乱性,征服女人。
年轻时,他因荷尔蒙无处宣泄,与占卜女人庇拉尔偷食禁果。
把人家肚子搞大,却临阵脱逃,跟随一个吉卜赛女人离家出走。



时隔多年,何塞·阿尔卡蒂奥返乡,与远房妹妹丽贝卡结婚,结果被母亲逐出家门。
甜蜜婚姻不多久,他被神秘枪杀。
身上的血流成一条血红的红线,流进了母亲的家里。



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老布恩迪亚的次子。
他和父亲一样,痴迷于炼金术,鼓捣组装一些黄色小鱼。
天生有预知未来的能力,曾预测表妹丽贝卡的到来。



有一天,他在作坊遇到镇长家的小女儿蕾梅黛丝,陷入单相思无法自拔。
不过,尴尬的是,小女儿是未成年女童,更没有达到生育的年龄。
求之不得,借酒消愁。
他酒后乱性,向占卜女人庇拉尔寻求慰藉。



等到蕾梅黛丝成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终于将白月光迎娶过门。
然而,这段感情没有持续太久,就以蕾梅黛丝与腹中双生子离奇中毒收场。



成为鳏夫的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开始接触政治,目睹岳父选举作弊。
内战爆发,他选择加入自由党,开始数十年的征战,并与17个女人生下17个儿子。
逃过1次枪决、14次暗杀、72次埋伏,最终逃不过一泡尿。
最终,他卸甲归田,死在了曾经捆绑父亲的栗子树下。



阿玛兰妲,老布恩迪亚的小女儿。
她从小就跟表妹丽贝卡争风吃醋。
看到丽贝卡与意大利调琴师皮埃特罗相恋,她心生嫉妒,故意破坏举行婚礼,刺激丽贝卡犯了吃土症。
最恶毒的是,她本想毒死丽贝卡,反而害死了二嫂蕾梅黛丝。




余生里,她拒绝了任何求爱。
不过,她也继承了家族乱伦的传统。
与收养的侄子奥雷里亚诺·何塞发展过一段孽恋。



第三代,自食恶果。
阿尔卡蒂奥、奥雷里亚诺·何塞都是私生子。
前者是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与占卜女人庇拉尔的孩子;后者是二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与占卜女人庇拉尔的孩子。
庇拉尔简直就是布恩迪亚家族的送子观音。






此外,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在外征战的时候,还与17个女人生下17个儿子。
关于这些私生子的下场,我就不剧透了。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目前,网飞放出了《百年孤独》前8集。
豆瓣评分从8.7涨到8.8,IMDb8.6,烂番茄新鲜度84%,爆米花指数92%。
口碑虽没封神,但反响不错。









与众多名著翻拍的境遇一样,《百年孤独》遭受一部分原著党的讨伐。
骂声铺天盖地。
一方面,他们不容任何人亵渎原作。
“真人演不出书里的意境。”
“《百年孤独》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更不要讲拍电视剧了,既没有原作那种神秘感,光现实了一点儿也不魔幻。”
神乎其神,有股子邪味。



另一方面,网飞没有逐字逐句照搬小说,更触碰到逆鳞。
“剧中多了太多无关紧要的情节,导致节奏十分缓慢,八集时间甚至可以重读一遍原著了。”
“ 纯流水账,没有感情,没有内涵,简直是原著的快进敷衍版ppt。”
到底是节奏慢,还是节奏快?
我劝你们出去打一架。



此外,一星评论还集中在选角、剪辑、旁白、摄影、床戏尺度...
“旁白太多,多得像有声书。”
“搭建的室内棚,舞台般虚假的场景,没有热带雨林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床戏多,拿女人的身体当看点,纯靠黄暴吸引眼球。”
这些差评,俨然可以成为万能模版,贴到任何一个评论区都行。



据我看来,收起原著教旨主义的优越感,剧版《百年孤独》没啥大毛病。
第一,魔幻现实主义不能只有魔幻,它需要落脚于现实。
马尔克斯用闪回、时空交错、梦魇、视角转换等多种叙事手法,创作了融合魔幻荒诞与真实历史的《百年孤独》。
对于一部剧来说,这种结构与手法是拍不出来的。



至于有人喊尺度太大,我更诧异。
剧版床戏确实多,但明明小说也有更露骨的字眼呢。
例如,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遇到混血姑娘那一段:

奥雷里亚诺向鸨母腿上的钱罐里投了一枚硬币,走进房间却不知道要做什么。混血姑娘露着母狗那样的ru头,赤着身子躺在床上。在奥雷里亚诺之前,这天晚上已有六十三个男人光顾过这里。经过这么多人进进出出,房间里的空气中混合了汗水和喘息的气味,变得污浊不堪。

看到这种描写,怎么没人抱怨马尔克斯?



匪夷所思的是,旁白竟然也成了缺点。
《潜伏》有旁白,库布里克的大部分电影都有旁白,《天使爱美丽》更是靠旁白来穿针引线。
敢问一句,这些旁白削弱了演员的表演了吗?
变成有声书了吗?



第二,不能因为《百年孤独》有摄影棚拍摄的戏份,就认为舞台话剧化,失去魔幻现实的自然味道。
2019年,网飞购买《百年孤独》版权。
马尔克斯后人提出三个要求:
在哥伦比亚拍摄,使用哥伦比亚演员,使用西班牙语。
于是,为了选出25个角色,选角团队筛选超过10000名演员。
网飞请1100多名工人,在哥伦比亚的阿尔瓦拉多小镇建造了一个马孔多。
从曝光的工作剧照来看,大量的场景都是实景拍摄的。

显然,因摄影棚拍摄戏份就给差评,明显站不住脚。







第三,剧版《百年孤独》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做了细节改动。
乌尔苏拉为什么舍弃襁褓中的女儿,独自寻找长子?
蕾梅黛丝为什么突然死了?
有人认为,剧版缺少铺垫,变成一部流水账。
殊不知,这些情节,小说也没有铺垫。
乌尔苏拉遍寻长子:

乌尔苏拉出去打听吉卜赛人是从哪里走的,按照别人的指引边走边问,相信还来得及追上。她离村子越来越远,等发觉时已经走出太远,便索性不再回头。

蕾梅黛丝的死亡:

丽贝卡婚期前一个星期,蕾梅黛丝半夜醒来,内脏打嗝般撕裂,火热的汁液爆涌浸透全身。三天后她被自己的血毒死,一对双胞胎也横死腹中。阿玛兰妲受到良心的谴责。

这种毫无预判的转折,就是一种风格罢了。



另外,我倒认为《百年孤独》的细节改动,还挺有趣。
比如,老布恩迪亚拆自动钢琴一段戏。
小说里,老布恩迪亚把自动钢琴开膛破肚,探寻其中蕴藏的秘密魔法。
舞会前两天,他胡乱拼凑复原,误打误撞整出了音符,随即又以颠倒的顺序涌泻,琴槌纷纷脱臼错位。
最终还是钢琴师皮埃特罗重新把自动钢琴组装起来,拯救了这场舞会。



剧中,全程由老布恩迪亚一人组装钢琴。
舞会当天,这架钢琴却弹不出优美的华尔兹舞曲。
一边,老布恩迪亚疯狂地敲打钢琴;另一边,乌尔苏拉全程紧绷,眼神里透出一股要杀掉丈夫的杀气。
所幸,在疯狂敲打的土办法下,自动钢琴弹出了舞曲。
这段戏既紧绷,又充满趣味,比小说写得更有戏剧性。






遥远的下午



1982年,加西亚·马尔克斯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时,发言了一篇名为《拉丁美洲的孤独》的获奖感言。
节选如下:

现实是如此匪夷所思,生活在其中的我们,无论诗人或乞丐,战士或歹徒,都无需太多想象力,最大的挑战是无法用常规之法使别人相信我们真实的生活。朋友们,这就是我们孤独的症结所在。

如果连我们自己也被难倒,那么,生活在地球这边、理性至上、沉醉于自身文化的人自然就更无法明白我们了。不难理解他们会坚持用衡量自身的标准来衡量我们,忘记了生活的苦难因人而异。自我追寻的路上荆棘丛生、鲜血淋漓,他们走过,我们在走。用他人的标准解释我们的现实,只会让我们变得越来越陌生,越来越拘束,越来越孤独。

这篇感言是他在颁奖典礼的前几天才写好的。
写完后,他把发言稿录了下来,反复听,直至记住。



马尔克斯领取诺贝尔文学奖
时隔42年,网飞冒险把《百年孤独》拍摄成剧。
不管是否忤逆马尔克斯的初衷,网飞亦没有用他人的标准来解释对这部名著的理解。
与其邀功,不如说,网飞只想要一种争议。
原著党认为网飞践踏了剧,非原著党反倒看得不亦乐乎。
这种分歧与争议,正中其怀。

多年以后,面对劈头盖脸的争议,网飞高层将会回想起买下《百年孤独》影视版权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赞(31)
DMCA / ABUSE REPORT | TOP Posted: 12-24 21:32 發表評論
.:. 草榴社區 » 技術討論區

電腦版 手機版 客戶端 DMCA
用時 0.02(s) x3, 12-26 03:31